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忆书小说 > 其他类型 > 被穿书者逆天改命的女配完结文

被穿书者逆天改命的女配完结文

迷雾小森林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知如何发泄。直到不久后,知州大人忽然宴请张端和我,以及一些州官及家属。这是我第一次在通州受邀,便认认真真打扮了一番。知州是张端的上司。没见之前,我总以为知州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。真正见面后,却吓了我一跳。知州看着年纪不过二十七八,身形修长,气韵风流,眼角眉梢都自带三分笑意,让人如沐春风。吃饭时,我总忍不住偷眼看他,便看到他也眼含笑意地盯着我。和张端的木讷不同,知州是个健谈的人。他从京城的风情说到江南的烟雨,讲趣事,说笑话,顺着我眼底的好奇似乎能说到地老天荒。后来我才知道,知州名叫宋权,出身于官宦世家,他爹曾是某任宰相,他年轻时也曾是京城中有名的纨绔子弟,走上仕途后便收敛了些。后来,我偶尔出门便总能碰到宋权,他似乎总能猜透我的心思,...

主角:徐行之热门   更新:2025-04-01 16:14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徐行之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《被穿书者逆天改命的女配完结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迷雾小森林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知如何发泄。直到不久后,知州大人忽然宴请张端和我,以及一些州官及家属。这是我第一次在通州受邀,便认认真真打扮了一番。知州是张端的上司。没见之前,我总以为知州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。真正见面后,却吓了我一跳。知州看着年纪不过二十七八,身形修长,气韵风流,眼角眉梢都自带三分笑意,让人如沐春风。吃饭时,我总忍不住偷眼看他,便看到他也眼含笑意地盯着我。和张端的木讷不同,知州是个健谈的人。他从京城的风情说到江南的烟雨,讲趣事,说笑话,顺着我眼底的好奇似乎能说到地老天荒。后来我才知道,知州名叫宋权,出身于官宦世家,他爹曾是某任宰相,他年轻时也曾是京城中有名的纨绔子弟,走上仕途后便收敛了些。后来,我偶尔出门便总能碰到宋权,他似乎总能猜透我的心思,...

《被穿书者逆天改命的女配完结文》精彩片段

知如何发泄。

直到不久后,知州大人忽然宴请张端和我,以及一些州官及家属。

这是我第一次在通州受邀,便认认真真打扮了一番。

知州是张端的上司。

没见之前,我总以为知州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。

真正见面后,却吓了我一跳。

知州看着年纪不过二十七八,身形修长,气韵风流,眼角眉梢都自带三分笑意,让人如沐春风。

吃饭时,我总忍不住偷眼看他,便看到他也眼含笑意地盯着我。

和张端的木讷不同,知州是个健谈的人。

他从京城的风情说到江南的烟雨,讲趣事,说笑话,顺着我眼底的好奇似乎能说到地老天荒。

后来我才知道,知州名叫宋权,出身于官宦世家,他爹曾是某任宰相,他年轻时也曾是京城中有名的纨绔子弟,走上仕途后便收敛了些。

后来,我偶尔出门便总能碰到宋权,他似乎总能猜透我的心思,总能在我烦闷的时候逗我咯咯发笑,心中的愁云渐渐消散。

一点点的试探,一点点的靠近,我知他居心不良,却也贪恋他的温柔细心。

于是一切都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,我们越界了,从心灵的靠近到肉体的纠缠,我成为放荡的女人,东街的一家丝绸店便成了我们幽会的秘密地,老板是他的人,为我们做了掩饰。

和宋权的不伦恋,让我第一次陷入情网。

我每日回味起他的温语来,都觉得心口甜滋滋的。

于是有了这一份甜,生活便没了苦一样。

之后的日子,无论婆婆如何再支使我,我都能心平气和起来。

而对于张端,大概是有了愧疚,我对他也柔情了起来,便也不再纠结他为何娶我这个问题了。

若是一直如此,便也好了。

可惜纸终究包不住火。

张端母亲忽然病了起来。

大夫说是从前操劳过度,身体被熬坏了,加上近些日子郁结于心,气结于胸造成的。

张端告了假日日侍奉,一个月后,端母还是不幸离世了。

端母所谓的郁结于心,气结于胸,大抵也是之前我气的。

我对张端心怀愧疚,却也在纠结,若是和他一起辞官丁忧,那再见宋权便是难了。

可没想到,张端办完母亲的丧事后,却告诉我一个令我惊讶的消息。

他说自己已经上书朝廷,前往梅县赈灾,等梅县的事情一了,再回乡
直发呆。

第七天,那个女人终于忙得抬起头望向我,她擦了把汗冲着我说道:“外面这位娘子,你要是有空,能否来给我帮帮忙。”

忽然被叫,我吓了一跳。

脸颊微微发烫,走进了药店问道:“不知道我能帮什么?”

中年女人打量了一下我说道:“你要是识字的话,帮我把药抓了。”

我转头看见,店堂里那张红木大书桌旁已经垒了厚厚的一摞方子,便拿到药柜旁边,去那一格格排列整齐的小抽屉上取药。

“细辛、白芷、黄芩、辛夷、羌活……”后来,我便几乎天天去葆和堂帮忙,熟悉后知道,那个中年女人是葆和堂的梁大夫,原本葆和堂的大夫是她丈夫,后来她丈夫去世,她原本也是医药世家出身颇通医理,索性就继续把葆和堂开着。

这次又是水灾又是瘟疫,店里的伙计病的病走的走,只留下她一个人,每天忙得连一刻都停不下来。

我好歹帮她分担了一些,洗药切药抓药都能干,虽然干得磕磕碰碰。

她看着我对医术颇为感兴趣,就在忙碌之余,时常传授我一些医术。

后来得知我是前来赈灾的通判夫人,除了言语之间多了点敬重,其他却也一切如常。

在梅县忙碌地生活,却突然让我觉得平淡又踏实。

我前十九年的人生里,似乎从未有过这样的感受。

而张端也忙于赈灾和抗疫,我在医馆听说,张端带着县衙的人没日没夜排查,终于发现了瘟疫源,原来洪灾过后,家家户户的家畜死伤严重,百姓将家畜丢进了河里,污染了水源,因此导致瘟疫频发。

张端带人清理了河里的死物,向河里和井里都丢了药消毒。

此举果然有效,瘟疫确实缓解了许多。

同时,张端让县令将能腾出来的空闲房屋都腾了出来,安排流离失所的老弱病残先住了进去,选募了一批僧人,每日统计病者数量,再从葆和堂购买药物,连带着县库中的粮食,一起定量发给百姓,将被遗弃的孤儿也收容到寺庙里,募人收养。

同时不断地上表状请求朝廷拨米和药材,用于赈灾。

梁大夫这边,则收治了些重病病人,在不断尝试用针灸、药物和洗浴等方法治疗,也大有一些效果。

疫症渐渐缓解,一日我在葆和堂工作时,梁大夫忽然走过来,
力去对他好。

一路奔波,不到一个月我们便抵达了通州,我们住在知州为我们准备的官宅中,官宅虽不如我往日的家大,却也别有一番江南风情,尤其是我自己的家我可以自己去布置和操持,还是让我很开心的。

我每日的日常便是指挥下人修整房子,四处看看风景,听听江南小调,然后等张端回家。

张端官任通判,刚上任加上骨子里就是个工作狂,每日忙得脚不沾地。

但他每日还是会晚间回家陪我吃饭。

吃完饭,他在书房读书,处理公务。

我则在一旁消食发呆,等到他忽然抬头看见我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,便合上书,陪我一同去安寝。

我与他看起来也算得上岁月静好,可实际上我心中隐隐地知道:我们其实有些无话可谈。

过去的京城生活对我来说是伤疤,我不愿再提起,就希望他谈谈他的公务也好,说说每天的趣事也好,可他对此从来都是闭口不谈。

我只能把自己每天的小事,东拉西扯地同他说,他每次都是静静含笑听着,却从不发表意见。

时间长了我便有些忐忑,他到底是听了还是没听?

慢慢来吧,磨合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。

我时常这样安慰自己。

一天,张端问我,说他老家鄠县离此不远,可否将母亲接来同住?

张端从小丧父,他母亲在乡下种几亩薄田,做些手工活拉扯大了他,还供他读书,张端对母亲自然是孝顺之极。

我内心是不大愿意再和长辈住在一起的,但还是不忍心拒绝他。

于是得到了我的首肯,张端便写信给堂弟,过了些天,他的堂弟便将他母亲送来了通州。

我知张端母亲生活艰苦,大抵会比寻常人沧桑一些,可真正见面后,还是吓了一大跳,她与我娘年岁相近,却已是头发花白,皱纹遍布了。

忽然这样想起我娘,我心下一片荒凉。

婆婆对我不算差,却也不算好。

最主要的原因是,我不是她期望的儿媳妇儿。

我娘是按照京城贵女的方式教养我的,她一心一意希望我做摄政王妃。

便只盯着我的琴棋书画,从未让我操持家务,就连女红我也是不会的,因为时下,诗书鼎盛,官宦人家的女孩都是这样培养的。

再加上我爹好歹也是个京官,家里不算大富,却也不是一般人家,因此
我也是娇生惯养长大。

婆婆的想法却不同,她吃过苦受过穷,认为过日子最重要的是让家人吃饱穿暖,其他的都是闲事儿。

她要求我每日做两餐,做女红,浆洗衣服,即使家里有丫鬟,也不能假手于人。

也许婆婆的要求算不上过分,可我还是被这些家务活儿折磨得够呛,每日累到腰酸背痛。

我前十八年被我娘支配,本以为要解脱了,谁知道又来了个婆婆支配我。

在家务事上,我没什么天分,我的手上不是今天被烫了一个水泡,就是明天被针扎成筛子。

张端看见时,也常常十分心疼,温言安慰我两句,但对于他母亲的要求,他似乎是没什么意见的。

对于眼前的一切,我有时候会有所恍惚,如果当初我嫁给了屏南侯那个老色鬼,现如今的日子又是怎样模样?

会比现在好还是差?

我使劲摇摇头,“徐行之,不要乱想,你怎么能拿那个老色鬼跟张端比!”

我总是一遍遍地告诫我自己,不要乱想。

直到一件事的发生。

那天,我正在张端书房帮他收拾,他的公务和私人书信都堆积在书房,却也条理整齐,本来没什么可整理的,可我无意间看到了他顶格的抽屉里,单独放着一封书信,是我爹写给他的。

我爹和他的书信,会说些什么?

会提到我吗?

会有我娘的什么消息吗?

我太好奇,便鬼使神差地打开了那封书信。

然后我如遭雷击,一个残酷的真相就这样赤裸裸地摆在我面前。

这封信里,我爹卑微地请求他,能否看在往日的师生情面上,娶我为妻,带我外放离家。

信上落款的时间,便是我得知我娘要将我嫁给屏南侯,准备自尽的那日。

我一遍遍回想过往。

原来这个在我最绝望时向我求娶的男人,并不是爱我,而是为了还我父亲昔日的恩情。

而我爹在信中说,我留在京城,让他羞愧难当。

我对他,也只是个污点罢了。

原来这世上,从来都无人爱我,怜我。

我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一场笑话。

发现了这一切,我便再无法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张端。

我知他对我有恩,却无法接受他是以报恩的心态娶我。

便开始躲着他。

对于张端母亲,我也再难忍让,常常是针尖对麦芒地吵起来,气得她顿足捶胸。

我的心中郁结,不


后来我才明白,从培养我开始,我娘一直都在找一个人,一个能让她在皇后面前扬眉吐气的人。

摄政王傅景行便是那个人。

建兴七年,也就是在我十七岁的时候,先帝忽然驾崩,只留下一个不满八岁的病弱皇子,先帝的亲弟弟临安王便扶持他做了傀儡皇帝,自己摄政监国,改国号为临安元年。

摄政王一手遮天,即使我娘那成为太后的族姐,也不得不十分忌惮他。

我娘终于等到了她最中意的目标,便各方打探傅景行的爱好,想让我投其所好,成为他的王妃。

次年春天,太后娘娘主持宫中赏花宴,邀请了许多京中适龄贵女参加。

我娘打探过了,那次赏花宴名为赏花,实则是为摄政王选正妃。

眼看着赏花宴将近,帖子却迟迟没有递来。

我娘咬了咬牙,进宫去了半日,最终还是让我出现在了邀请名单上。

“阿行,娘这辈子能不能翻身,就全指望你了。”

我使劲点了点头,虽然心里没底,但我不想让我娘失望。

带着我娘的期望,我到了宫中宴会。

在场的贵女,家世无不比我显赫得多。

在众多的贵女中,郡主薛栀衣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,她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征南大将军,她的母亲薛夫人是傅景行母妃的亲妹妹,薛将军在她小时候战死疆场,薛夫人也忧思过度郁郁而终。

傅景行的母妃梅太妃便将她养在膝下,视如己出。

等傅景行成为摄政王后,便封了薛栀衣做郡主,两人的感情自不同于他人。

我没有家世依傍,也与傅景行从没见过,只能放手一搏。

可那天我们等到最后,也没有见到傅景行。

可我却被他派来的太监,当着众人的面丢进了湖里。

太监说,我给摄政王下药,妄图爬上他的床,手段下作至极。

在场的贵女露出鄙夷的目光,只有薛栀衣神色复杂地望着我。

我拼命挣扎,从湖里爬出来,拖着湿漉漉的衣服,冷风吹来全身打颤,被太监架着丢出了宫门。

自那之后,我的名声便臭了。

一个曾经给摄政王下过药的女人,成为满京城的笑柄,还会有谁敢娶?

经此一役,我娘也泄了气,她不再像往日一样对我宠爱,而是不停地咒骂我和我爹,说我爹是烂泥扶不上墙,说我是赔钱货。

一段时间后,我娘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