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木匠夫妻满头雾水,听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。
江素雨神秘一笑:
“一时半会儿解释不清,我会一步步告诉你们,到时候跟着学便是。”
刘木匠和春花婶子莫名相信江素雨。
就凭她眼睛都不眨拿出十两银子,那么复杂的轮椅图纸说给就给。
她根本没必要骗他们,不然江素雨能得到什么好处?
刘木匠夫妻不知道,因为他们的无条件信任。
秋收时,刘家不仅赚得盆满钵满,还得到嘉奖,这是后话暂且不提。
前几日,江素雨利用董家稻田培育竹稻时,无意中在稻田附近发现了“野败”。
袁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,最开始就是从雄性不育野生稻开始,奠定了培育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基础。
因缺少试验田,江素雨本已经放弃利用“野败”培育杂交水稻。
谁知,刘木匠家的五亩稻田给了她希望。
江素雨把话说在前面:
“试验田有可能失败,如果收成不如以往,我会按照村里收成最高的稻田,补足你们相应的银两。
希望你们严格按照我说的去做,我每隔一段时间,都会来田里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。”
春花婶喜笑颜开:
“哎呀,还有这等好事儿呢?放心,你说我们做,绝对百分百按照你说的完成。”
做木匠的人最严谨,他们深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。
刘木匠和春花婶着急找人做轮椅配件,叫来儿孙们听江素雨吩咐。
刘木匠的儿孙们,都继承了父亲的严谨。
江素雨说一遍,他们就记住了,并且照着流程百分之百完成。
五岁的小娃娃,做起事情竟比大人还用心。
刘家的稻田,其中两亩用了“三系法”,另外三亩尝试“两系法”。
只是不知,在“三系法”技术不成熟时,用“两系法”能不能成功。
既是摸索,就不要考虑失败,做了再说。
董老爷子并没有走远,看到刘家儿孙听江素雨的指挥拔出秧苗,心疼得哟……
拍着大腿一个劲阻止:
“哎呀,刘娃子,你们怎么也学那江家小姐把秧苗拔出来呢?”
“快停手,别拔了,再拔下去秋天你们家喝西北风吗?”
刘家人不为所动,话不多,并没有和董老爷子争论,齐齐叫了一声“董老爷子好”,又低头做事一刻不停。
江素雨拔秧苗这事儿太稀奇,没多大会儿全村都传遍了。
董里正和几位叔公纷纷赶来,见到刘家人还在拔苗,那叫一个心疼。
“哎哟,刘娃子,你们在做什么?快别拔了。”
刘家几兄弟和他们的孩子终于停下,抬头看向董里正。
江素雨微叹,做个试验怎么就那么难呢?
董里正捡起一根绿幽幽的秧苗,目露心疼地问:
“你们为何拔掉这些?村民们说你们在地里拔秧苗,我还不信,你们可真能。”
江素雨知道,村民们没见到成果,谁都不会相信,直接对里正承诺:
“这一切都是我让他们做的,如果秋天没有收成,我补贴给刘家。”
董老爷子带着薄怒:
“说得轻巧,你被江员外断亲逐出家门,拿什么补偿给刘家?
祸祸我董家三房也就罢了,还想祸祸其他村民。
里正,这姑娘居心叵测,一定要把她逐出村子,还竹林村太平啊!”
江素雨不搭理董老爷子,看向董里正指着自己的太阳穴回答:
“我有脑子,能赚钱,五亩地的粮食,我还是买得起的。”
董里正冷哼:“你太年轻,没经历过生活的毒打,简直不知所谓,钱那么容易赚,天下就没有穷人了。”